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展资讯
不“疲”的皮博会
发布时间:2008-10-28  更新时间:2008-10-28  作者:本站作者  点击次数:3600

近日,第十五届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落下帷幕。“这是目前中国层次最高、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皮革时尚活动。”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徐永这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会展3.0”时代 
   9月28日上午,作为“中国皮革时尚周”主题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海宁幸运路服饰有限公司的凯宾•科特08/09秋冬时尚皮装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和媒体的目光。 
   幸运路的掌门人韩加明来自东北,使他和浙江海宁“结缘”的正是海宁中国皮革城和一年一度的皮革博览会。“时尚界百家争鸣,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韩加明对记者说,“而海宁中国皮革城对于皮装的流行趋势可以说是海纳百川,这里一定能够成为皮革时尚界的‘幸运之路’。” 
   据介绍,“中国皮革时尚周”是本届皮博会新增设的板块,加上CCTV2009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真皮标志杯”中国时尚皮革、裘皮服装设计大奖赛、中国皮革服装设计师与品牌专家沙龙等主题活动,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不仅牢牢确立了中国皮革时尚顶尖盛会的地位,而且也成为中国服装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宁中国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有法介绍了皮博会的历史——1994年9月,皮革城(当时的名称是“浙江皮革服装城”)正式开业并举办了首届全国皮革服装展销会。 
    任有法告诉记者,由于第一次办展会没什么经验,结果是展会期间市场内熙熙攘攘,展会结束后商户一哄而散。以至于当时有人说皮革城是“轰轰烈烈开业,冷冷清清经营,不声不响关门”。 
    针对首届展会暴露的问题,皮革城管委会在海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坚定信心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展会板块和提升展会层次。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在成为品牌盛会的同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展会品牌。 
    回顾15年历程,任有法认为,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经历了从“会展1.0”到“会展3.0”的升级过程。 
   “会展1.0”时代的特征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现了诸多企业(主要是本地企业)的联合展示,逐步打响了“海宁皮衣”的区域品牌; 
   “会展2.0”时代的特征是“互动”,即从简单展销升级到企业进一步参与,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始于1997年的“真皮标志杯”中国时尚裘皮、皮革服装设计大奖赛,博览会促进产业提升的功能进一步显现; 
   “会展3.0”时代是在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共创价值。以第十五届皮博会为例,CCTV2009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再次突显了海宁中国皮革城在皮革时尚界的权威地位,而“中国皮革时尚周”等活动则为中国皮革产业走向时尚化、品牌化搭建了全新的价值创造平台。 
    城市名片+产业名片 
    9月28日下午,布鲁塞尔•海宁投资说明推广会的举行为第十五届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增添了不少国际化色彩。据了解,比利时驻上海总领事馆有关官员曾多次来海宁参加包括皮革博览会在内的各种活动,对海宁表现出来的经济活力印象深刻。而这也是他们专程来到这个县级城市“吆喝”的原因。 
    在海宁市副市长施震东看来,县域经济离不开节会的推动。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和该市另一个重要节会——中国国际钱江(海宁)观潮节已经成为海宁知名度不断提升的“城市名片”。 
    施震东说,为了扩大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兴起“节会热”。但实践证明,节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甚至劳民伤财。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能够坚持15年,并且越办越好,正是因为形成了独特且健康的“DNA”。 
    记者注意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明、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等省(部)级官员出席了9月27日的皮博会开幕式。 
    据了解,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是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的主办单位之一,而陈士能几乎每年都来参加皮博会,并多次对这一“产业名片”进行指导。 
    浙江省人民政府亦是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的主办单位。作为分管工业的副省长,金德水的出席显然让人联想到近年来浙江大力倡导的产业结构升级。而金德水在致辞时也强调了对皮博会进一步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期望。 

上一篇: “节会经济”需“闹中静思”
下一篇: 会展ESG——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Baidu
map